3至12岁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,是人生的萌芽与起始阶段。对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自己动手去做些分析,兴趣培养大于技法,良好绘画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,一系列的美术涂鸦、手工制作、初步绘画表达,旨在提高少儿的动手能力、随意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。
儿童的绘画能力是优于语言表达的。在幼儿期,对语言没有完整的表达思维,孩子主要是涂鸦和手工,核心就是表达、玩耍和感知。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手,画线条、圆圈等图形,用色彩涂鸦。通过创作去感受世界,在绘画中体验各种复合材料,例如,黏土,生活中常见的泡沫,纸皮箱,大自然的叶子、沙石等,当他们感受着不同的东西时会说“哇!老师这个是软软的、这个是……”在发现新的创作方式时会说“老师,你看我可以把它们这么做”。我们在教学中融入有趣的手工和游戏,让孩子们有更大发挥空间。

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,思维审美、想象力也尤为重要。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故事,但文字叙写不出想象中的故事。配合着艺术思维拓展,心灵美学的引导,让孩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,用色彩表现出来。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会很安静,认真的完成一幅作品,而且画完后会滔滔不绝的和家长说着“我这画的是……”或者会指着画说“爸爸妈妈,你看你看我这个是……”因为当在创作一份好的作品总是需要非常好的专注力,而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以及耐心,并且在完成了一份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之后,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不错的成就感,因此孩子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人。学习写生线描速写、卡通动漫,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,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更高的要求,造型写实的欲望非常强烈,不仅追求特征,还希望自己的画的东西有立体感,比例要正确,但是因为手的轻重关系处理不好,画出来的东西不够细腻;同时,比较容易追究细节,而忘记整体的布局,估计不到画面其他物体的关系,画出来的东西比较独立,创造性思维的想法也比较少,必须加以技法和提升。

激励学习
在少儿绘画中人们常常以像以不像评定画面的好坏,而常常忽略了孩子对画面的表达。所以在教学中不但教学绘画的方式,更要激励孩子,倾听他们的绘画作品中的故事。英国绘画艺术创想节目的主持人尼尔常说的一句话“试一试吧,你也可以做到。”鼓励孩子们手工、绘画,成为许多人的美术启蒙老师。贯穿兴趣的培养,递进式的技法学习,融入更多的原创特色创意,让自己的课堂课程体系具有生命力,让孩子真真切切的学到东西,一步步健康成长。